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就在上周,一项事关创新的工作迎来3年节点。
2021年5月,教育部在12所高校启动建设首批未来技术学院。上周,教育部召开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
对这3年的成绩,会议指出:“各学院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努力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努力成为”,表明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抱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境界去担当的重任。
这与未来技术学院的定位息息相关。
未来技术学院,锚定的是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是未来产业发展。一方面,面向集成电路、高端医疗装备、未来工业智能等“卡脖子”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锻长板、补短板、造新板;另一方面,面向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深空等领域30余个未来技术方向,破壁突围,助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也就是说,未来技术学院的很大一部分职责,要干的是点亮未来科技创新的活。
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依赖于前人的智慧;每一个科技点的点亮,都解锁了下一步前进的可能。科技革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方积累后的一个质变、升华。
越是摸索阶段,越需要对未来的“投资”“积累”。
梳理教育部近年来的工作,可以看到多有相关布局。引导高校有组织科研、前沿探索方兴未艾;“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行动”等如火如荼;未来技术学院、各类产教融合共同体相继成立。
同样在上周,教育部召开年中推进会,强调要深刻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态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围绕科技发展规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动态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点亮科技创新之路,教育之力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