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科教基地 创新服务 课题研究 科学普及 会员中心
科教资讯
科教资讯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科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教资讯 > 详细 
为新时期教育科技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发布时间:2021-7-14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杂志  网络编辑:admin(管理员)  浏览次数:497

40多年前的中国,百端待举,广袤大地上涌起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之时,首要任务是必须发展教育和科技,尽快培养急需人才,改变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在历史的抉择面前,中国没有走封闭的道路。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战略决策。

1978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访问学者52人赴美留学。这52人学成后悉数回国,成为科教领域的佼佼者,个人命运的轨迹也因此发生巨大转变。

p74-本刊资料图.jpg

出国留学与科教兴国战略

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世界范围内,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所在。扩大派遣留学人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培养教育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而留学人员也逐渐成为新时期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邓小平同志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靠科学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我国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这句话提出后,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重视科技、重视教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1995年5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其后多次强调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性,并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出国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这样一个主题,增加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开发海外智力资源工作方面开创新局面。

1998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同年,他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加速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

出国留学,正是一项重要的培养人才工程,尤其是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根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国留学工作也不断完善着公派留学政策。2003年,教育部制定“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增强效益”的国家公派留学工作新思路,2005年又提出“三个一流”选派办法,即“选拔一流的人员,派到(国外)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两年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台,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到国外顶尖名校接受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可以说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时期,更多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阶段出国留学的人员,成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骨干力量。他们大多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间较长,获得较高学历学位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中有的回国后献身于教育事业,开设新课程,编写新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悉心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填补了国内部分学科和专业的空白,并创建新学科、新专业,建立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使我国的一些学科领域和人才培养水平比肩国际,建立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有的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取得了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缩短了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们怀着报效祖国的炽热情感,在教育科研一线、教育科研管理乃至更高岗位发挥更全面更综合的作用,有些至今还奋战在一线。

留学归国,人才强国

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翻开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篇章。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突出的成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大留学人员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做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作为我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引进海外人才作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来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统筹实施,形成合力,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央要求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做好留学回国工作。当务之急是把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提出的“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变为广大在外留学人员的实际行动,动员和引导他们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肩负起历史责任,学成归国,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在国内,要继续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留学回国人员施展才能的环境,使创新人才尽快成长。在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特别是优秀尖子人才回国工作方面加大力度,对留学回国人员中很快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将帅之才,要重点扶植,鼓励他们贡献才智。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的方针,这无疑为留学工作带来一次新的机遇。

当时,留学和海归的群体并不大,但一个持久的话题却已在圈子里蔓延:回国还是留下。海外学子也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发出自己的心声。

“我干吗要把自己年富力强的黄金年代奉送给别人呢?而且,当我叶落归根,回国养老送终时,我的智力被用尽了,我的血被榨干了,我怎样向养育我的祖国,向创造我们美好生活的同胞们交待呢?高薪等物质条件哪能跟这些有着永恒的至高价值的东西相比呢?这样想,我越想越觉得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光荣和骄傲!”

“1978年以来,我们有幸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当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从全球的视野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我们吃惊地发现,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水平。我们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理应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贡献才智。”

“只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

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建功立业,许多政府部门和工作单位如教育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设立了各种为留学人员服务的科研基金和人才工程,在改善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营造良好环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

据统计,1978年到2012年底,全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264.4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09.21万人,有72.3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我国教育与科技战线的骨干、精英和领导者,在国家教育和科技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以为国服务形式回国的留学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同时,国家还大力开发海外智力资源,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和广大在外留学人员的报国热情,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优秀尖子留学人员短期参加科技开发、合作等的资助。教育部开始实施“春晖计划”,同时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地方设立项目基金,全方位为在外优秀尖子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提供方便,逐步使更多的急需人才、创新人才将自己创业的立足点由国外转到国内或“哑铃式”发展。

中共十六大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世界交流的加强,国内各方面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出国留学工作增加了新的动力,也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增强了新的吸引力。

据此,国家已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同时,尽可能地为留学回国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工作环境。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把吸引和用好留学人员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这一时间内国内高水平大学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方面成效显著。首批实施“985工程”项目的9所重点大学直接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从1998年的92人增加到2003年的251人。据相关方面统计数据,改革开放25年后,教育领域中78%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63%的博士生导师、72%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基地主任,科技领域中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五”期间72%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都有留学经历。实践证明,高层次留学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科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p76-本刊资料图.jpg

留学担当强国重任

着力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关心和帮助海外学子实现个人更大价值的需要。从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到成为建设国家之栋梁,成为改革创新之力量,广大留学人员在追寻理想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个人发展与人民需要相融,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很多留学人员回国后,从基层的教学与研究岗位做起,凭借自身的国际视野、勤奋努力与非凡才华,从教师和学者成长为政府官员,甚至国家领导人之一。

1993年,由于在东南大学的出色工作,留德博士韦钰出任国家教委副主任(1998年3月国家教委改为教育部后改任教育部副部长),主管留学、教育国际交流和科技工作。韦钰认为,要深入领会“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十二字留学工作方针,必须下大力气在“鼓励回国”上做文章,用事实告诉广大在外留学人员“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白春礼院士,从中科院化学所博士毕业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在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1987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在推进中国科研机构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年初,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白春礼在参加全国留学回国人员代表成果汇报暨慰问活动的发言中说,科教增强国力,青年开创未来,时代已经把我们这代人推上了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中坚位置,我们只有努力学习,辛勤耕耘,拼搏奋斗,才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也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机遇。

留英博士林金桐1992年10月回国,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主任,后担任电信工程学院院长,除了专业,他还立志要把国外的管理经验借鉴到国内来,在系、院里的改革引起不小震动。之后,林金桐从副校长到校长,在管理岗位上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1984年至1989年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求学和工作,并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回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担任主治医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之后在白血病研究领域特别是白血病协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专家,获得了一些国际性学术奖项和荣誉。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再到国家卫生部部长,直至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为国家的科教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持续作出着贡献。

2000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工学博士万钢从德国回到同济大学,从普通教授、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做起,之后担任汽车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并于2004年担任校长。短短7年时间,万钢从普通留学回国人员成长为知名大学校长,其在汽车研发方面的专业特长对促进国家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07年至2018年间,万钢担任国家科技部部长,为中国科技界带来长足进展。

2018年6月,李晓红院士当选为新一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成为中国工程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长,他与中国工程院历任院长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周济一样,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此外,路甬祥、韩启德、冯长根、旭日干、郑兰荪、田麦久、袁亚湘、马颂德、郑南宁、饶子和、杨卫、孙来燕、李建保⋯⋯一大批像他们一样活跃在我国科教领域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以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潜心教学与科研,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在科教领域竭力填补着国家空白,为日后中国的发展引领方向、规划蓝图。

2008年12月24日,在教育部“纪念改革开放暨扩大派遣留学生工作30周年座谈会”上,时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说,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实现“两个转变”,根本还在于人才。高水平的优质人才资源是我国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设世界高水平的大学,适应国家的需要,顺应改革开放的趋势,继续扩大派遣留学人员、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留学政策的完善,出国留学工作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留学人员必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年首批派出的52名留美学人之一的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说:回国后,不仅原来研究领域的学术和理论水平提高了,而且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出去留学的,也要为了国家的发展回国效劳。我们的根在中国,中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改革开放给了我这个出国留学的机会,我唯一的信念就是努力学习,顽强拼搏,报效祖国。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我感到很欣慰。

留学工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着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未来,留学人员将拥有更加广阔、开放的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业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上一条: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条:归国学子投身新中国国防建设
电话:0531-88519367  传真:0531-88519367  Email:skjjymsc@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Copyright © 2016-2020 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