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科教基地 创新服务 课题研究 科学普及 会员中心
科教资讯
科教资讯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科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教资讯 > 详细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19-9-28  文章来源:人民网  网络编辑:admin(管理员)  浏览次数:1176

    从“两弹一星”开始,中国航天事业历经几十年风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向前发展。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几十年来,西安分院几乎参与了我国迄今为止的所有重大航天活动,见证了我国空间技术与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航天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激励着西安分院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敢追梦。

    据西安分院院长李军介绍,西安分院的发展与国家空间事业发展同步,记载着几代航天人奋斗的艰辛与辉煌。

    成立前后,西安分院老一辈航天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北京到成都,再到西安郊县的山村,他们不畏环境艰苦,自主开展早期研究和工程任务研制。

    在航天事业创建及起步阶段,西安分院先后参与了我国海上和地面测控网建设、“两弹一星”任务、“三抓”任务、“老三星”、返回式卫星等任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安分院专门调拨骨干人才参与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在神舟飞船仪表照明系统控制器、多功能显示器、测控分系统返回舱的高频网络、海事终端等设备研制以及大规模软件开发等方面都提供了出色的产品。

    从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西安分院5次助力探月之旅,研制的适应深空探测的天线、数传、测控、中继、雷达产品,为深空测控体制验证、数据传输、落月等关键任务的完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底色

    当年,陈芳允告别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和曾邑铎、陈道明等一批老科学家一道扎根祖国大西南,改变了西安分院前身中国科学院西南电子学研究所长期没有学科带头人的局面。陈芳允处处身体力行,不仅为改制确定了科研方向和发展目标,还培养出一批科研主力和业务骨干。

    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熊之凡年近八旬才从科研战线退下来,以前大家常常能在院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对于事业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生病期间在病榻上还在打电话跟大家沟通想法。项目论证的时候他“冲锋在前”,总结成绩的时候却总往后躲。

    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老专家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吴须大、欧祥荣、雷文琦、陈豪等一大批航天人将青春奉献给了西安分院,将人生融入航天,将青春奉献给祖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风骨

    航天事业起步之初,一穷二白,一切从零开始。一次某卫星需要做振动试验,没有相应仪器设备怎么办?试验人员将产品装在卡车上,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在颠簸的路上跑了4个小时,来验证产品受振动后的可靠性,用“土办法”解决了航天科技难题。。

    本世纪初,型号发射任务急剧增加,研制条件艰苦,缺技术、缺厂房、缺工装。原504所所长张洪太等一批领导运筹帷幄,策划了三大部改制,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科研生产体系,一边倡导艰苦奋斗,一边谋划技改支持。

    曾经504所联调大厅不够用,大家就在户外搭建临时工棚开展工作。环形可展开大天线研制开始起步,没有厂房,就在简易的工装库里开展工作,保障了高密度发射任务的急需。同时,研制队伍也突破了环形天线、构架天线、伞状天线等多项关键技术,带动和支撑了多个重大型号工程的立项。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志气

    在“神舟七号”任务中,由于计划调整,西安分院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原来半年的任务量。分院上下全体动员,从实验室到车间,从生产一线到后勤保障,发扬“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团结一心,开启了“神七时间”。全院24小时不间断,终于在30天内完成任务,按时交付,并且在轨表现良好。

    为了北斗二号系统安全性、自主性,导航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国产化的重担压在了西安分院研制队伍身上。在老专家雷文琦的指导下,西安分院与多家单位协同攻关,经历了“研制人员九个月不休一天假”的攻关,从原理样机的技术摸索到交付28台正样星载铷钟,并实现完全替代进口,在轨表现完美,成为国产化的成功典范。

    在北斗导航卫星几十年的研制中,西安分院既走出了以谢军、李祖洪等北斗导航领域的领军人才,也培养出了刘波、张立新等一批北斗工程中年专家人才,还有贺玉玲、朱虹、刘昶等为主力的年轻队伍,为攀登科学高峰打造出了扎实的人才梯队。

“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的秉性

    东方红三号卫星通信天线馈源曾是“最难啃的骨头”。国外专家曾预言“即使把程序给你们也加工不出来”,西安分院人憋着一口气,提出“保‘东三’就是保504”的口号,终于研制出达到国际水平的馈源。同时,西安分院经过2年攻关,制定了最直接、最实用、最精确的电性能系统测试方法,将工作效率提高60倍,达到国际同类测试水平。

    尼日利亚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整星出口卫星。“尼星主线不停,程序不减,标准不降,周颖是关键”,这是尼日利亚卫星总师周志成对转发器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周颖的评价,周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周关键”。

 在两年多的研制周期里,周颖进行了细致的方案设计和指标分解,确保产品一次设计通过、直接生产正样产品。尼星转发器分系统的单机有300多个,周颖对这些单机的研制进展、状态了如指掌。他和同事在AIT测试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最初“不出任何质量问题”的承诺,出色完成了尼星任务。

“自主创新,追逐梦想”的热爱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嫦娥四号参研参试人员时这样说。

    西安分院嫦娥任务团队就是这样一支在逐梦路上奋力奔跑的队伍。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都有西安分院人的身影。

    西安分院自主研制的落月雷达助力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实现了月面的“软着陆”,并为西安分院开辟了雷达研制领域的新天地,涌现出了和新阳、陈岚、谭小敏等一批探月工程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在嫦娥四号任务中,西安分院人敢为人先,为中继星“鹊桥”配备了世界上第一幅深空大口径伞状天线,确保了月背与地面远距离通信的畅通。天线团队只用了17个月就高效率完成工作,并通过了严寒考验,一大批年轻人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

    多年来,西安分院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次、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5次、航天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次,多次获得航天任务突出贡献单位,多人荣获突出贡献者荣誉。

    接过老一辈航天人的“接力棒”,西安分院的航天人在不断践行的过程中,持续丰富着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航天精神也通过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激励着西安分院航天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加奋发向上,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上一条:航天科工:做自己的计算机,走国产信息化之路
下一条:让“王选精神”代代相传
电话:0531-88519367  传真:0531-88519367  Email:skjjymsc@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Copyright © 2016-2020 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院